在曼佐尼漫长的写作生涯中,曾数次搬迁住所,但唯一可以真正算是曼佐尼之家的,非这所位于米兰莫洛内大街1号的房子莫属了。
曼佐尼于1808年与恩里克塔·布隆德尔结婚,在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朱丽叶塔后,他们决定要搬离巴黎。一家三口于1810年临时住到了一所位于加洛比奥圣维托大街的房子里,不久之后他们又搬到了位于布雷拉大街6号(当时为1571号)的贝卡里亚大楼内居住;在这所房子里,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皮耶德罗于1813年来到了人世,而这里也曾经是曼佐尼的母亲茱莉亚出生的地方。
随着家中人口的不断增多,曼佐尼希望在米兰找到一个更加稳定、宽敞的住房,因此他买下了位于莫洛内小区里的一座楼房;这座名叫诺希贾圣马蒂诺的小楼位于贝尔乔索广场的一角,早前在广场上有一座与小楼同名的教堂,现已拆除。这座原来由阿贝里克·德·费尔贝神父拥有的小楼,由曼佐尼于1813年10月2日以10.7万里拉的价格买了下来。
曼佐尼的母亲茱莉亚在一封写于1814年7月26日的信中,满心欢喜地向她的舅舅米凯莱·德·布雷斯科说:“这所漂亮的新房子确实是冬暖夏凉,我们在这里感觉舒服极了”。
这座小楼位于米兰市中心地带,曼佐尼的知心好友都住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,这也是曼佐尼选择买下这座小楼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如果我们翻开当时的地图,就会发现曼佐尼的好友费德里克·康法罗聂里和西尔维奥·佩里科就住在附近的蒙特·迪·皮埃塔大街上,波塔和维里兄弟的家在蒙特拿破仑大街,而维琴佐·蒙蒂则住在不远的布雷拉街上。此外,曼佐尼家周边坐落着安布罗希亚纳图书馆、布莱登塞图书馆,以及由好友加埃塔诺·卡塔尼奥经营的一家钱币收藏店,此外,距此不远处还有两家分别名为圣玛格丽塔和康特拉达·得·赛维的书店。可以说,这座位于莫洛内小区内的楼房,将曼佐尼的工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。
此外,这座房子也给曼佐尼的母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若干年后当她为了移居巴黎,却由于经济拮据,曾几乎要变卖掉布鲁苏里奥别墅和莫洛内大街的这所房子。她在1820年1月4日从巴黎写给自己表弟的一封信中曾说:“你决定怎么做都没有关系,但请你在我们现在的住所附近再找一所房子,因为我不想远离那个美妙的世界,拜托你了。”
然而两个月后,在另一封信中,曼佐尼的母亲改变了想法,并提出希望将莫洛内大街房子的改造计划交由其表弟负责;茱莉亚在信中说:“我不准备卖掉米兰的这所房子了,请你翻看我寄给你的上一封信,信中我曾提到这所房子里需要改造的部分和施工方法。”
就这样,对这所房子的装修改造工作便有条不紊地开始进行了。尽管并非完全符合茱莉亚的原意,但这所房子渐渐被改造成一个适合12口人居住的温馨之家:茱莉亚、恩里克塔和曼佐尼,以及曼佐尼夫妇的9个子女,他们的年龄不一:当大女儿朱丽叶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,他们最小的两个孩子菲利普和玛蒂尔达还在嗷嗷待哺。这所房子里房间众多,很好地满足了接人待客和家中佣人的需要。而曼佐尼则拥有一间专属于自己的书房,面朝花园,他在这里可以安静地阅读、沉思和写作。
正是在这个房间内,曼佐尼接待了许多知心的好友和重要的客人;特别是在《约婚夫妇》一书的成功出版后,来访的人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频繁,可以说这间位于一楼的书房见证了《约婚夫妇》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和作者的灵感碰撞。小楼的二层,则是曼佐尼一家人的日常起居之所,在这里茱莉亚总管一切家务,恩里克塔负责孩子们的教育,在婆媳之间的不断努力下,家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。
玛丽·克拉克曾亲眼目睹曼佐尼家中这种欢乐融洽的气氛;她曾于1824年冬天造访曼佐尼,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无间让她印象深刻,她在一封写给德·库贝娜蒂斯的信中曾写道:“……有一件事不得不说,就是我们常常看见恩里克塔和她的子女- 皮耶德罗、朱丽叶塔,在一起开心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;当恩里克塔嫁给曼佐尼时,只有16岁,所以在子女们看来,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姐一样的亲切。而这个时候,曼佐尼也一边欣悦地观赏者自己的妻子和子女,一边与好友傅里叶和我的母亲交谈着。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,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,曼佐尼突然搂着恩里克塔的柳腰,对她温柔地说:‘亲爱的,你开心吗?’而恩里克塔也一脸幸福地不住点头。那真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场景啊!另外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人,是茱莉亚夫人,她是曼佐尼的母亲;这位魅力四射的女士,至今回想起来,仍让我感动不已!”
随着1833年恩里克塔(44岁)和大女儿朱丽叶塔的早逝(26岁),这所原本其乐融融的房子瞬间被一丝丝萧瑟所笼罩;曼佐尼成天关在自己的房间里,久久不愿出来,这时他的才思已经被悲切之感所重重压抑,甚至写起文章来也倍感吃力。”
这一状况直到1837年随着特蕾莎·波里·司坦帕的嫁入,才逐渐有所好转。当特蕾莎嫁给曼佐尼- 这位在当时被认为有史以来意大利最伟大的作家时,她将17岁的儿子也一并带到了这座位于莫洛内大街的家中。
特蕾莎的房间位于二层,这间大房子面向花园,并通过一段阶梯与曼佐尼的书房相连,在这里她可以看见曼佐尼在书房里会见客人的情况。
虽然两人的婚姻关系并不理想,但46岁的特蕾莎仍为曼佐尼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;不幸的是,或许由于高龄产子的原因,这对双胞胎在出生后几个小时的时间里相继离开了人世,从此曼佐尼这所原本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大房子,渐渐为病痛和死亡所困。
不公正的社会环境、不幸的婚姻和子女的早逝(11个子女中只有恩里克和维多利亚活了下来),让曼佐尼长年生活在悲伤苦痛之中,并于1873年5月22日与世长辞。
在曼佐尼过世后,房子的继承人以28
150里拉的价格,将其卖给了贝纳多·阿纳波尔迪·加扎尼嘉伯爵;而后者出于对曼佐尼的备至尊崇,在每一年的曼佐尼逝世纪念日上,将作家曾经使用过的书房和睡房,开放供参观者凭吊。
1919年这所房子为阿提里奥·维拉所购得,三年后杜比尼兄弟成了这所房子的主人。
1937年这所属于隆巴地储蓄银行的房子被转赠给米兰市政府;在1937年7月8日,随着意大利王国1679号法令的颁布,这间房子最终被确立为国力曼佐尼研究中心的永久所在地。
1941年3月20日,曼佐尼故居所有权归米兰市政府所有,而曼佐尼研究中心则拥有其永久和完整的使用权。尽管如此,由于多次产权转移的缘故,曼佐尼故居及内部结构,相比原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。
在时任研究中心主任马里诺·帕伦迪的领导下,一系列旨在恢复曼佐尼旧居原貌的工作渐次展开了。
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,旧居修复的工作被搁置下来,直到战争结束才重新展开,并于上世纪60年代最终得以完成,1965年曼佐尼故居博物馆最终坐落在这里。
50年后,以米兰世博会为契机,并在圣保罗银行的大力赞助下,对曼佐尼故居的新一轮改造和修复工作业已完成,这次改造以扩大展览空间为目的,致力于将曼佐尼博物馆建设成海内外研究学者和各国游客了解其人、其成就及其作品的重要文化平台。